close

AUTONET記者:曾力恩(01/16/2008)

清晨五點天還未亮,鬧鐘已開始聲聲呼喚,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2008M-BENZ安全科技全球巡迴體驗營」於彰化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舉行,而AutoNet當然不會錯過如此重要的盛會。

m1 

活動規劃上午由德國原廠的主動安全科技部門專家們,以一張張的投影片為與會人員詳細的將主動安全的研究歷程與實際研發做完整的解說,下午則是實際的親身體驗。

1959年舉行汽車史上首次實車撞擊測試

1939
M-BENZ旗下工程師Bela Barenyi成為全世界第一位汽車安全專業工程師、1959年舉行汽車史上首次實車撞擊測試、1969年成立車界首創之意外事故調查部門、2002年創新安全科技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首度配置於S-Class,以上只是一些由文字所組成的汽車安全歷史簡歷,但每一項汽車科技的發明都是累積了所有的科技結晶,經由原廠研發人員精益求精、近乎吹毛求疵的研究精神,一項對人類汽車安全有重大影響的汽車科技始能誕生。

1969年底所開始的交通事故研究開啟汽車安全研究新世代

根據研究調查顯示,造成道路交通危險的主因以車速過快為主因,80%的嚴重交通事故,肇因於車速過快、不按規定轉彎、忽視優先行路權、為保持安全車距等原因所造成;交通安全必須藉由五方面的投入始能獲得顯著的效果,包括:車輛安全、公路建造與交通規則、交通教育、法律法規、與數據等五大面向建構宏觀交通安全。

1959年撞擊緩衝潰縮區發明、1968M-BENZ開始使用三點式安全帶、1972年成為量產車配備等,一項一項的汽車安全科技主導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M-BENZ的每一步可說是全球產業的風向球,而對此影響甚距的當屬自1969年底所開始的交通事故研究。

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調查研究,是讓汽車安全科技的發展得以不斷突破的最有力推手,M-BENZ不斷創新的安全科技是從實際交通事故的研究與分析所得來;藉由與德國警政單位合作,事故調查的對象為發生在M-BENZ產品之交通事故中,乘員受傷或引爆汽囊之調查;調查範圍涵蓋德國斯圖加特方圓兩百里內之事故調查,至今已完成約3,500件之事故調查研究,而M-BENZ便以此為研究基石,提供原廠研究人員相關數據資料,藉此研究人員才可對車輛進行相關的參數設定,達到系統安全最佳化。

m2 

空氣力學在汽車安全亦占關鍵因素

研發一輛全新的M-BENZ並非易事,儘管電腦運算能力至今已逐漸取代相關傳統的研究方法,時至今日,藉由風洞測試所得到的相關數據/仍佔有相當大的影響層面。人類首度開始注重車輛流體力學研究約莫在1920-1930年代間,當時德國著名專業汽車雜誌〝Motor und sport〞便說道:「從現在起,高速車輛的車身造型不能再隨性創作,而必須將空氣力學定律計算在內。」這句話對DAIMLER AG的空氣力學團隊起了莫大的影響力。在風洞測試中,所噴出的煙霧是由水蒸氣、乙二醇所組成,這將使得所噴出的氣流具像化,當風洞開始模擬車輛動態時,煙霧便會順著車身線條流動,氣流走向與亂流現象一目瞭然。

m3

現場提供與會人士親身體驗Neck-Pro頭枕!

m4 

經過撞擊測試事後的車頭在潰縮機制保護下,車室完全沒受損!

m5 

即使車頭經過撞擊車門仍然能自在的開啟!

m6

各式各樣的防護氣囊訴說著M-BENZ於安全科技研發的歷史!

m7 

車體結構才是安全之本!

以嶄新的C-Class為例,其「專利尾燈通風孔」,其溝槽能大幅提升空氣力學的表現,使得車主在無須加裝尾翼的前提下,即可獲得充足的下壓力,根據M-BENZ空氣力學工程師表示:「車尾的氣體亂流會讓車體浮起來,因此藉由設計於車輪底下的透氣裂縫、前輪擾流板、專利尾燈通風孔,可有效穩定車體,車主在無須加裝尾翼,便能優化車身流體力學,這對車輛的安全起了莫大的幫助。」續

圖文轉自AutoNet汽車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ul0801 的頭像
    Paul0801

    阿力狂想曲

    Paul0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